新的日子

從yahoo搬來,回頭看這以歡笑和淚水交織的記錄,心中滿了感動和對主的感謝! 要繼續邁步往前去!

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

培養孩子人際關係的方法


此為轉貼文章~
資料來源  新手父母出版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thnithni

 
10天內,培養專注力小孩
簡單實用的10天計畫,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
美國專業心理醫師 傑佛瑞伯恩斯坦 博士
Jeffrey Bernstein, PHD 著
陳昭如 譯
這裡有二十二個簡單實用的策略,可以大幅改善孩子的人際關係。這些點子是來自於我的實戰經驗--根據過去二十年來,我輔導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及他們父母的經驗。請你不要急著看到成果。只要你不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改變,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支持,而且他的改變也會越快見到成效。
 
1.樹立傾聽的典範,並鼓勵孩子傾聽
  許多良好的人際關係,都是源自於認真的傾聽。孩子學會如何傾聽,是與同學相處時非常重要的技巧。我輔導過一名十五歲叫貝琦的女孩,她親眼見證了傾聽的力量。在聽完她說完一堆有關同齡女孩有多爛、自己有多倒楣的故事後,我建議她從今以後盡可能只做一件很簡單的事,那就是當她跟同學在一塊兒時少說點話,多聽聽別人怎麼說。貝琦很驚訝地發現,傾聽除了能與朋友發展更親近、更可靠的關係,也讓她避免陷入少女們變幻莫測、反覆無常的派系中。請你不斷強調傾聽的好處,讓孩子認真傾聽是值得的:可以交更多朋友、也會比較清楚自己身邊發生什麼事。
 
2.告訴孩子做什麼會讓他無法傾聽
  以下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無法傾聽別人的主要障礙。請你察看並與孩子討論。
 
  打斷別人的話: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打斷別人說話,會讓對方因為沒人聽自己說話而覺得不被重視,還會產生怨恨。
 
  主導談話內容:請你告訴孩子,談太多自己的事會讓人倒胃口。提醒他問問同學發生了什麼事。我輔導過一位很有創意的家長,他教兒子用馬錶讓自己別說太久,並讓他得到具體的教訓,那就是「少即是多」。
 
  說話太大聲或過於暄譁:告訴孩子,話說太大聲會讓人覺得不舒服。我認識另一位很有創意的家長,他自己用紙做了一個精緻的音量控制器,半開玩笑提醒孩子「練習把音量轉小」。這位家長聰明地用這個方法,讓女兒答應不再那麼大聲說話了。
 
  喜歡議論或奚落別人:幫助孩子瞭解,如果他無法用正面角度跟朋友說話,最好什麼也別說。請你強調稱讚人的重要性。念中學的孩子特別喜歡彼此嘲諷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無法辨識什麼時候該住嘴,就是真的非得住嘴不可。請你用冷靜、堅定、不掌控的態度跟孩子討論這個問題。
 
  別人不照自己意思做時就生氣:請你告訴你的孩子,如果發生某件令他感到失望的事,務必讓自己緩和下來,做幾個深呼吸。指導他用語言來表達對發生事情的感受,而不是訴諸肢體行為或急於逃開。提醒他傾聽別人,試著用別人的方法做做看的重要性。最重要的是,告訴他最要緊的是必須控制自己的感受,沒有人會故意讓他有任何特殊的感受。「第七天」我提到使用認知治療技巧時,會有更深入的討論。
 
3.加強尊重的重要性
  提醒孩子尊重他人的重要性,並且以身作則。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觀察父母的行為。請你樂於處理與你意見相左的狀況。你是如何稱呼別人的?你是否會在別人背後說他壞話?你是否會因為自己的問題而怪罪他人?
 
  請你要記住,孩子會從生長環境中學習。即使同學對他表現出毫不尊重的態度,千萬不要輕忽了你自己的言行舉止及價值觀,會滲透到孩子的內在。我聽過許多大人追溯自己的童年,我敢保證,你的價值觀終究會讓孩子牢記在心。
 
4.激發責任感
  孩子必須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特別是當他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時。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言行不恰當時,你必須告訴他要為自己負責。如果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恰當,請你透過引導式的問話來幫他釐清問題。舉例而言,你可說:「我知道你對足球比賽感到很失望,不過你覺得對朋友吼叫,是你表達挫折最好的方式嗎?」
 
  如果你在引導孩子時,他一開始即表現出防衛心很強的模樣,千萬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牽著鼻子走。只要抱持支持的態度向他解釋,為什麼某種特定的方法可能不會得到好的效果。強調維持友誼不是件簡單的事。以人性化的角度告訴孩子自己過去社交上的成功與失敗,強調你如何從錯誤中學習。建設性地以名人為範例也很有用。像是能表現出責任感與承諾以改進自己的運動員、音樂家、政治家及住家附近的大人。
 
5.向孩子示範如何道歉
 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能會因學習方面的挑戰而犯同樣的錯誤,而變得防衛心很強,也拒絕向人道歉。提醒孩子不必當個完人,適度的道歉是很正確的事。在適當時機鼓勵他向別人道歉。然後演練一下如何誠懇而有效地道歉。讚美他在這方面的進步,並指出怎麼做可以讓道歉的方式更好。
 
6.記住少即是多
  如果孩子只是短時間與同學相處,可能會覺得自己還算應付得來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欠缺社交技巧,因為他們從不注意其他人的反應。雖然如此,當他們把焦點放在少數幾個同學時會表現得更好。在參加社團或活動時只跟一、兩個同學在一起,可能會更好。
 
7.角色扮演及/或討論不同狀況
  年紀小的孩子(十歲以下)比年紀大的孩子更適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。我認為超過十歲的孩子使用開放式的討論很有效。
 
  你必須告訴孩子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那就是他會被人拒絕。當然,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。不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發生這種狀況。指導他如何面對艱困的環境,幫他找出解決之道。例如當孩子發現其他孩子正在玩耍時,自己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旁,協助他練習用低調的語氣問:「我可不可以跟你們一起玩?」即使孩子感覺很不舒服,透過角色扮演讓他處於那個情境,會讓他處在周遭環境時更有自信。此外,跟孩子談談該如何面對或好或壞的結果。要孩子準備好面對被別人拒絕不是件易事,不過事情發生不如預期時,他卻可以從中學到重要的社交技巧。
 
  此外你也要隨時記住,在問題發生的當下,常用的解決問題、角色扮演、討論問題的建議會有很大的幫助。你知道打鐵要趁熱。不過我建議你最好小心一點,放慢腳步,因為孩子心裡可能充滿負面情緒。等到他冷靜下來能控制情緒時,再跟他談談。跟孩子商量如何把社交活動切割成比較小的部分,試著一次只把注意力放在一個行為之上,然後想辦法讓這個行為成功。當你試圖導正孩子錯誤的社交行為時,請記住以下幾個指導方針:
 
  盡可能清楚而明確。瞭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,以及孩子為何會發生麻煩。如果可能的話,你可以不只為孩子而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,也可以為牽涉其中的其他孩子與大人釐清真相。不要老是怪別人。不要為了拙劣的人際互動而責怪任何人,包括你自己的孩子。
 
  跟孩子腦力激盪並進行角色扮演。這會讓他在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時,能學到如何積極處理。讓孩子練習使用不同的語調與聲音、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做事,拋出幾件其它人可能會對他說、或對他做的無法預期的事,看看他是否能做出一般能被接受的行為。跟孩子討論他解決問題方法的利弊得失。例如我輔導過一名很頑強的十三歲男孩,他很快就瞭解到即使用肢體傷害同學,也無法讓自己不被騷擾,而且只會惹來更多人   聯手修理他。此外他也發現,這會讓其他人以更消極但挑釁的態度在背後欺負他。很難得的是,這位年輕人決定育更有效的方式來回應那些討厭的同學,就是簡單用最低限度的口吻持續說:「管他的」。
 
  持練練習。一次的努力並無法養成習慣。我建議我輔導過的所有孩子要一直保持主動積極的態度。你必須不斷告訴孩子人際關係的高低起伏在所難免,並反覆練習角色扮演的遊戲,孩子會很願意配合的。這可以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個特定鎖定的目標,幫他在面對一直批評或操弄他的同學時,不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。
 
8.透過網絡與其他家長保持聯繫
 
  如果你經常詢問、記得孩子人際關係的進展,就會很容易得知他的狀況。其它孩子的爸媽或可提供有價值及建設性的意見,但他們會怕冒犯了你,所以不會主動告訴你。遺憾的是,我見過許多防衛性過強的父母在其他父母善意告知自己想法時,卻常感到威脅並反應過度。
 
  我常見到這類發生在父母之間的緊張關係,以至於最後彼此形同陌路(實在不是解決衝突的好模範)。只要你不要防衛心那麼強,以多一點欣喜與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,就會有更多大人願意伸出援手。請你多與別的孩子的父母、體育教練及其他大人討論孩子的進展與問題。
 
9.讓孩子具有更彈性的社會關係
 
  當你積極與其他家長交往時,試著找出其他孩子是怎麼看你的孩子。如果孩子曾有一群要好的朋友,但已很久沒跟他們「混在一起」,試著找出原因何在。努力讓孩子能自在地交朋友,不要讓他的穿著或舉止過於極端。讓孩子參與一般孩子喜歡的社交活動,像打保齡球、看電影、下棋、溜冰或其它運動。鼓勵孩子參與上述任何一種活動,可以增強他自信、能力和平靜的感覺。
 
10.留意其他大人對孩子的影響力
  密切注意與孩子有關的老師、輔導老師、課後活動的領導人、保健老師以及宗教領袖。請你主動但慎重地告訴對方,孩子在社交方面發生了困難。如果可能的話,問問他們是否能幫你的孩子改善人際關係。舉例來說,我認識一位童軍領袖很不智地在其他同學面前,開了一個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玩笑。從此同學們開始嘲笑那個孩子。這個教訓告訴我們,如果大人輕視小孩(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),其他孩子會認為他們也可以輕視那個小孩。
 
11.教導孩子不必急著有滿意的感受
  我們毫無疑問是活在一個「無法等待」的世界。正如我稍早所提過的,以良好的方式讓自己緩和下來是很重要的技巧,特別是在這個快速、需求越高的時刻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除了會受外在影響,也很容易沒耐性。請你竭盡所能教導他等待獎勵的好處。這會讓他一生受用無窮。向你的孩子解釋,動手並完成一件困難的事、以及完成這件事的感受的意義。
 
12.讓孩子跟同學一起參加活動,會對他比較好
  許多孩子每天的例行工作會做得很有條理,因此請你替孩子找出他很感興趣的課程或計畫,並讓他經常參與。找出孩子喜歡的活動,鼓勵他全力以付。請你記得,有注意力不集中傾向的孩子跟一大群人在一起時,不若跟一小撮人在一起時表現最好。舉例來說,每星期三下午三點八個學生的美術課,可能比星期二下午六點與星期五下午三點二十個人的足球隊、或周末不定期舉辦的各種活動,更適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。
 
13.找到合適的社交技巧團體
  俗話說:「物以類聚」。我見過許多有類似問題的孩子,在適合的團體中學到重要的社交技巧。這些團體會提供孩子實際操作的機會,讓他們練習如何與其他孩子相處。過去幾年來,我發現愈來愈多社區成立社交技巧團體,可以幫助孩子表現出合宜的舉止。有些小學及中學則會提供社交技巧課程。你可以把這種想法,或提議舉辦課後計畫的構想告訴學校的輔導老師、校長或家長會。
 
  簡言之,社交技巧團體能提供孩子安全的環境,讓他練習表現出新的行為,並以成功的社交技巧得到同學的回饋。如果孩子開始覺得自己已經獨立,大約九、十歲或更大的年紀,討厭或不願聽你的建議時,這類團體對他也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  社交技巧團體是透過一再重覆的練習,幫助孩子發展行為及語言的技巧。就在我撰寫本章時,有位我輔導過的十一歲孩子的媽媽,對她兒子近日參加的一個很棒的社交技巧團體給予高度評價。這個孩子在那裡有一段很棒的經驗!他學習到如何給對方機會以進行意見交流,讓同學來主導談話權而非大人,分享自己個人的挫折經驗,並傾聽別人給他的建議。
  許多孩子在參家過這類團體之後,被轉介到我這裡進行個人諮商,並進一步練習他們學到的社交技巧。當他們實際運用這些技巧在其它同學身上時,我也會引導他們度過其中發生的成功與挫折。
 
14.鼓勵良好的裝扮與衛生習慣
  養成每天良好的衛生習慣很重要。這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,但我輔導過許多父母都發現,他們常為了洗澡及刷牙而與孩子發生權力鬥爭。不過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,因為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重要。拒絕基本衛生習慣的孩子即使學到社交技巧,也會是很容易被同學排斥。
 
15.協助孩子參與他期待參與,以及期待他會參與的聚會
  在孩子被困難重重的人際互動給擊垮之前,請準備好為他加油打氣。不論他是要去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親戚婚禮,先告訴他有誰會出席,以及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。加強他簡單的基本禮儀。舉例來說,孩子可能需要被告知:他是在參加團體活動。讓壽星決定何時在派對上打開禮物。等輪到自己時再做該做的事。
  如果孩子很享受、或很害怕某個場合,不妨跟他討論一下。如果你對他抱著樂觀的態度,那麼他也會很期待參加。這點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格外重要,因為當孩子過度興奮、或處於新環境而焦慮時,常會表現出不適當的舉止。
 
16.給孩子一點暗示
  如果你親眼看到孩子與其他人相處時表現不得體,可以給他一點暗示,讓他表現出應有的舉措。一個微妙的手勢,眨眨眼睛,或是點點頭,都是很好的小技巧。我輔導過一位叫瑞秋的母親,她有效地使用打呵欠,讓十歲女兒貝琦知道當她跟別人相處時該放慢腳步,不要太強勢。
 
17.獎勵孩子慎重的社交行為
  正如我在本書前面提過、而且將在「第八天」再次強調的,鼓勵與獎勵是你可以用來增強孩子適當決定與行為的最佳工具。我發現孩子都很喜歡別人稱讚他跟同學在一起的表現。特別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,因為他們太常因社交障礙而得到別人負面的反應了。你越是強調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成功,他就會越願意繼續表現出更能融入社會的行為。
 
18.讓孩子與小他一、兩歲的朋友一起玩
 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由於情緒智商的遲緩,讓他們在與年齡較小的人相處時會比較自在。我發現對許多孩子來說,這是種非常正面的經驗。我輔導過一名十三歲的男孩,他跟一位十一歲的鄰居變成好朋友。這個例子中,這段友誼讓年紀大的男孩扮演領導者的角色(推薦對方可以玩什麼新的電動玩具,打籃球時指導對方如何投籃)。儘管如此,你也要鼓勵孩子跟同年齡的朋友一起玩。
 
19.傾聽孩子投入的事,並從中學習
  你的孩子或許有能力、也或許沒能力描述為何不喜歡跟某個朋友玩。有個熱心過度的父親不斷逼九歲的兒子踢足球,可是兒子卻百般不願意。父親在問過兒子的意見後很快發現,原來自己經常會逼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。
  此外,我也建議你別孩子交朋友。如果孩子告訴你說他不喜歡某人,那麼先暫停他的遊玩日(適用於年紀小一點的孩子),以及在外面玩的時間(適用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),除非當孩子與那個人在一起時你願意花點時間參與其中。如果你親眼看到他們在一起玩的情形,不妨透過重建當時事件的方式來問問孩子的感受。
 
20.向校方尋求協助
  讓老師及負責遊戲區的老師知道,你想解決孩子人際關係的問題,請他們幫你忙。如果孩子正在接受心理醫師治療,或正在參加社交團體,問問這些專家有什麼資訊及建議,可以讓你提供給校方人士作為參考。就我個人的臨床經驗,我發現當我與學校輔導老師、老師、跟孩子相關的教育專家直接溝通很有幫助。這些專家一天花六個小時在孩子身上,並能提供我許多寶貴的意見。
 
21.建議學校提供社交技巧的課程
  如果孩子老師願意的話,請要他指導孩子如何與同學相處。學校輔導老師也可以擔任這個角色。如果孩子無法辨認環境訊息,包括肢體語言、說話聲調、時機與喜好,老師或輔導老師可以慎重地提供明確而詳盡的社交技巧建議。例如老師可以對孩子說:「在你說故事之前,請先徵詢朋友的同意」、「當他在說話時,如果你眼睛看著他,他會很高興」。你可以向老師強調,孩子常被人誤以為是漠不關心或自私,其實他只是不知道如何適當打斷別人說話罷了。
 
22.對孩子令人厭惡的習慣與行為給予經常性的提醒
  孩子的年紀愈小,你會愈容易教他如何讓別人接納他。等孩子到了念中學的年齡,除非你很努力與他們保持和諧的關係,否則他們不會很願意接受你的意見。同樣的,保持冷靜、堅定、不掌控的態度,可以讓你無視於孩子自我保護的姿態。
  基於這種冷靜、堅定、不掌控的支持態度,如果孩子在挖鼻子或擠青春痘,甚至是很沒禮貌地當眾用手搔私處,你當然要糾正他,但請不要用羞辱他的方式。孩子愈是信任你,可以從你那裡得到與負面反應一樣多的正面反應,就會愈願意接受你細微的建議。請你記住,提醒與嘮叨只是一線之隔。永遠要讓孩子知道,你很感激他願意接受你的建議。
 
第六天的總結
  今天你學到了孩子在人際關係方面所面臨的挑戰,以及該怎麼做來解決這些問題。孩子能夠與朋友和諧相處非常重要的事。當你持續支持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時,請將以下重點謹記於心:
 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腦裡充滿各種事物,無法有效地辨識同學、老師及其他人所發出的訊息。
 
  父母常希望孩子把精力放在求取好成績,不要惹麻煩,卻忽略了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、必要的社會化、全方位的成功也同等重要。
 
  你愈是瞭解孩子面對的人際關係,他就會愈願意接受你的意見和鼓勵。
 
  透過你的支持與指導,孩子能與他人建立長久的友誼;同時透過這點,他會更喜歡自己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