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為轉載文章~~
以下活動可改善手的協調性、手肌力、書寫控制技巧、手眼協調:
一、改善手之協調性及手肌力的活動
1.
黏土
*先讓小朋友熟悉黏土的柔軟性,.拿二種顏色的黏土.讓小朋友將其混色.達成對色彩的變別度也讓小朋友熟悉黏土的觸感. *.讓小孩用手指捏、壓黏土、雙手搓揉成湯圓、壓扁小球、捏出各種形狀。 *將黏土搓成長條.用雙色的黏土繞成麻花條..或做成棒棒糖型.增加趣味性. *用桿棒可將麵糰或黏土桿成各樣的形狀..或可拿現有的杯子或瓶子來滾壓..也可用一般市面有的鐵製餅模壓成型.組合成黏土餅乾。 *運用黏土塑膠刀工具.將黏土條切成一段一段。壓成花邊型.切成鋸齒型.也可用梳子 或牙籤來做造型活動.會有不錯的效果. *可用模型.玩具.布丁杯.果凍杯.一些素材..將黏土壓成不同的造型。 *.用黏土搓成各種不同的形狀.圓型.三角型.正方型.長方型或不規則型] *.先在紙板寫下123.abc.形狀請小朋友依照字體邊緣貼上..由遊戲中學習字體變化. *.延伸~例:可把數字8完成後.請小朋友發揮想像力..8可以變成什麼圖案.例鴨鴨
2.麥當勞 3.帆船4.... 完成數字8.[上面ㄉ圓.]加2個眼睛.一個鼻子幫他戴上帽子[下面ㄉ圓]在兩側加上樹枝.就變成一個雪人.加上眼鏡把變眼鏡..以此類..下去延伸創意..
2. 簡單又能促進手指捏拿功能的玩具 *組合樂高積木、可轉換形狀的玩具(如機器人、魔術方塊)或拼裝模型。 *玩堆積木、套套杯遊戲。 *將不同種類的小東西分類。 *用手指或手指式的布偶玩遊戲。 *用繩子串小珠珠、或將通心麵串成手環。 *用小夾子夾東西、看圖案卡插洞洞板。 *以眼藥水瓶滴顏料的方式畫畫。 *拿橡皮擦擦東西、使用衣夾、髮夾夾東西。
3. 應用紙、筆(鉛筆或原子筆)、剪刀的遊戲 *摺紙遊戲:摺紙成扇狀、籃狀或其他形狀。 *做紙環 並將之穿成鍊子。 *用紙藤或將紙剪成條狀 做編織活動 或打簡單的結。 *從雜誌和報紙上撕下物品的圖案。 *將筆當成指揮棒來指揮、繞圓圈或打節拍。 *用大小合適的剪刀來剪出一些簡單的圖案或形狀
可剪成不同重量、厚薄的紙。
4.
硬幣活動 *將硬幣一個個疊高、撿起硬幣、將硬幣放進撲滿。 *將硬幣由手指尖挪到手掌心
再由手掌心挪到手指尖、用一隻手從口袋掏出硬幣然後投錢幣至撲滿或投幣孔。 *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三隻手指翻轉硬幣;在食指及拇指間滾動硬幣;旋轉硬幣等。
5.
日常生活常用的活動 *練習扣釦子、拉拉鍊、穿鞋帶。
6.
其他活動 *彈鋼琴、打鼓、打字 *魔術戲法、玩魔術方塊 *用手撕紙、折斷樹枝
二、改善書寫控制技巧的活動 1. 在圖案內著色的活動(圖案可大可小)。
2. 練習畫^^^^^^^^^^^^^或000000000的線條。
3. 描圖活動。
4. 連連看及畫線走迷宮的活動。
5. 用小刀沿著線割。
6. 玩直線或井字遊戲。
三、 改善近端關節肌肉穩定度的活動 1.
坐T型凳。
2. 推獨輪車。
3. 四肢著地橫著走。
4. 用單腳站立。
5. 用單腳或雙腳跳、袋鼠跳。
6. 以膝蓋彎曲、腳踏地的姿勢做仰臥起坐。
7. 躺在滑板上,用雙腳快速地蹬牆出去,並維持手腳懸空的姿勢不掉下來。
8. 玩有阻力的活動。例如:可以玩雕像遊戲:讓小朋友假裝自己是雕像,而不能被別人移動或推倒;可互推椅子、球或是枕頭;或玩推牆遊戲。
9. 海灘球遊戲。可以以手撐地,雙腳抬起來踢球,
如果這個活動太難
可以讓小朋友躺著
用腳或手把球扔向天花板。
10.
玩一些需精細動作的遊戲。例如 樂高遊戲、射擊彈、丟飛鏢等等。
四、 能促進動作計畫能力發展的活動
1. 玩障礙賽。包括5~7個步驟,要求不同的動作能力,而且具有挑戰性。例如 先雙腳跳再單腳跳,再雙腳跳、前滾翻、繞著椅子螃蟹走、走彎路、單腳跳圓圈、盤坐等等。
2. 和小朋友玩模仿動作或模仿身體姿勢的遊戲。例如”老師說”的遊戲。
3. 如果小朋友沒辦法完成他的活動,可以用口語或以身體動作的暗示來帶領他。
4.
模仿拍手或踏腳的動作。
五、 改善手眼協調的活動 1. 玩需用兩隻手的活動。例如 樂高積木、畫圖、穿珠珠等等。
2. 丟沙包或球到桶子或目的物中,當小朋友沒丟中時,要告訴小朋友為什麼丟不中,例如 太高、太低、太近、太遠,讓小朋友去檢視這些資訊。
3. 拇指按順序碰觸其他手指的活動 (一手或兩手 張眼或閉眼)
4. 玩需越過身體中線的丟擲活動
丟球
沙包
丟飛鏢等等
5. 在黑暗中 玩手電筒照明遊戲
部份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復健科 .BBH文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